“五城同创”擦亮贵德旅游金名片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青海工作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生动实践省委、省政府“四个转变”和州委、州政府“建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和三江源绿色产业集聚发展先行区”发展战略,贵德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青藏高原旅游名县”为目标,以“改善环境、塑造形象、汇聚人气、促进发展”为着力点,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镇、森林城市”的工作任务。目前,“五城同创”工作全面启动,年内将着力解决好“五个问题”,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州级文明城市、州级园林城镇、州级森林城市。
解决好市民素质问题,成功创建州级文明城市。
坚持教育引导和规范管理并重,积极开展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继续开展文明窗口、文明单位、五星级文明村、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重开展文明礼仪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牧区、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靠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着力解决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社会风气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养成文明出行、文明乘车、文明旅游、文明用语、文明交往的良好行为习惯。加大文化市场、娱乐场所、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规划建设群众公共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和模范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社会营造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浓厚舆论氛围,让文明成为现代公民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让凡人善举成为寻常之事,在社会上做好市民,在家庭里做好成员,在单位上做好职工。
解决好外部形象问题,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围绕城乡建设、城乡管理两个重点,在优化城乡路网布局、提高全民健康教育普及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县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对县城规划区的主次干道和繁华路段的环境卫生进行全日制保洁,彻底消除城乡结合部垃圾乱堆、乱倒现象,解决垃圾“绕城转”的问题。对车辆无证上路、违章停车、违规调头等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县城主街道定点划线停车,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对县城绿化树木定期进行修剪和补植补栽,抓好建筑亮化、庭院绿化,营造绿色、靓丽的公共环境。对主干道两侧的各类流动摊点、店外店、占道修车和占道洗车点进行坚决取缔,加大商贸市场、餐饮娱乐场所、旅游景点、“五小”行业环境整治力度,确保城区秩序良好。对乱贴乱画、乱扯乱挂进行全面整治,提高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对项目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杜绝运输车辆“滴、洒、漏”等污染路面现象发生。大力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公路沿线、集镇周边为重点,整治乱丢生活垃圾、乱堆建筑垃圾、乱占乡村道路、乱设小摊小店等现象,并科学规划、分步建设排污设施、保洁设施,强化城市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对乡村环境卫生管理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有效展示“品味小城、美丽乡村”的良好形象。
解决好环境质量问题,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深入开展“碧水蓝天行动”和“家园美化活动”,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噪声污染防治,确保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环境噪音值达到功能区标准。全面落实工程节能、建筑节能、管理节能措施,积极推广节能产品、节能技术,大力推进清洁取暖,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协会团体从事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变废为宝”工作,培育壮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生态农牧业,培育壮大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全域旅游业,培育壮大绿色、循环、低碳的新型工业,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同时,严格落实生态环保“负面清单”和“谁主管、谁负责”责任制,不折不扣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标准及环境准入条件,禁止不符合生态功能区划要求、项目选址建设要求、环境容量控制的项目进入贵德,做到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开发项目坚决不上,土地占用面积大、生态破坏严重的开发项目坚决不上,对地区经济拉动作用不大、对群众增收带动作用不强的开发项目坚决不上。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全过程,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使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更加具有人文之美、建筑之美、生态之美。
解决好环境宜居问题,成功创建州级园林城镇。
以自然生态为特色,按照绿化总量适宜、绿地分布均匀、植物种类多样、景观效果突出的要求,打造通县公路风景带、镇村公路绿化带、生态园区景观线,做到绿随路建、有路皆绿,不断增加绿色亮点。按照见缝插绿的要求,大力开展拆墙透绿、引水扩绿、义务植绿等活动,有效拓宽城市绿化空间,实现“绿色满园”。按照生态养生的要求,科学合理栽植景观树木、花卉,建设贴近群众生活的生态养生步行景观道、观赏园、街头绿地和小游园等,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按照“大地种绿”与“心中播绿”并重的要求,加快农业文化公园、高原湿地公园、黄河文化公园和植物园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科普教育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意识。同时,全面推行“绿线管理”和“绿色图章”制度,按标准留足绿化用地,做到项目建设配套绿化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让干部群众享受环境建设带来的精神愉悦。
解决好城乡生态问题,成功创建州级森林城市。
突出山水园林特色,采取乔木与灌木相结合、常绿树种与绿叶树种相结合、乡土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实施人工造林、补植补栽、封山护林和封山育林等绿化措施,全面实施四旁植树、庭院绿化和村庄公共绿地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古树名木管理保护力度,大力弘扬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生态图景,把贵德打造成绿色之都、生态之城。注重发挥生态林的经济效益,在水源较为充足地区栽植长把梨、软梨等当家果品,推广栽植蓝莓、酿酒葡萄、玫瑰等经济作物,推动特色林果区域化、规模化生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严格林地林木管理,强化林地征占用监管,坚决执行采伐限额,加强森林火灾、森林有害生物防控,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全面落实林权改革政策,鼓励林地承包经营权人采取转包、出租等多种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实施林地养殖、苗木基地培育、林间休闲茶园和农家乐项目,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经营的良性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