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四好农村路”连通乡村振兴好“途”景

2024-06-25 09:59:44 贵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字体:

畅行于贵德的乡村田园间,一条条蜿蜒的乡村公路,挽着河流、傍着大山、穿过田垄、串着城乡。在35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干净整洁的道路串连起景区、激活了经济、滋润着群众,展现了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新画卷,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交响曲”。

一、工作成效 乡村要振兴,交通须先行。近年来,贵德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为目标,以“建设品质化,管理长效化,养护精细化,运营多样化”为标准,把“四好农村路”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先行领域,积极筹措落实资金,着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实现了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和乡镇通客车100%,“进村主干道提质扩面、25户以上自然村通路、农村公路有效管护、路域环境提升”四个全覆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和坚实保障。

坚持“三个强化”,高品质建设农村公路。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工程,科学规划、全力保障、精细管理,逐步消除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分管县级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四好农村路”工作专班,科学编制《贵德县创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实施方案》《贵德县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等文件,并在政府党组会、常务会专题听取“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汇报,切实保障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二是强化规划引领。牢固树立“大交通”理念,注重全面系统谋划,将交通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与脱贫攻坚、旅游开发、高原美丽乡村等工作相结合,推进综合交通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着力优化农村公路布局,坚持公路建设、安防工程、水保绿化同步规划、建设和验收,确保农村公路建成一条、达标一条、见效一条。三是强化质量监管。始终坚持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持续加强项目建设管理,通过组织村民代表参与项目建设质量监督的形式,形成了“行业监管、社会监理、施工单位自检”的三级质量监管体系,近年来实施的所有农村公路项目一次性交(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

坚持“三个发力”,高要求管理农村公路。始终把农村公路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创新管理方式,拓宽管理范围,切实做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一是在管理机制上发力。在全县各乡镇成立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达到100%,实现了有人员、有编制、有经费、有场所、有制度的“五有”保障机制,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路政巡查员坚持上路巡查制度,对县乡道进行全面巡查,乡镇养管所每月对其辖区内的道路进行一次检查,并分别在乡村级设立路政联络员和信息员,负责提供乡村道路设施、反馈路况信息,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路产路权保护网络,确保农村公路通畅和设施完好。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公路红线控制区整治工作。目前,年路政案件的查处率、结案率均达100%,路产档案完成率达92%。同时,将农村公路管养、爱路护路村规民约与乡风文明行动相结合,提高群众管护意识,形成农村公路人人管护的深厚社会氛围。二是在管理模式上发力。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行“五道五治”(对辖区内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五级道路”逐一建档摸底,开展治违、治乱、治污、治路、治理“五治”行动),将农村公路管养、路域环境整治等纳入乡镇中心工作范畴,并设立考核机制,提升乡镇管路护路积极性。积极推行“路长制”,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任乡镇路长,班子成员担任其他乡村路路长,负责做好公路养护及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确保道路安全通畅,营造“畅、安、美”的通行环境。三是在路政执法上发力。实行各部门联合执法,对货运车辆“逢车必检,逢超必治”,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行为,并将治超范围从国省道延伸至农村公路,完善限载、限高、限速等设施和标志,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年限,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狠抓部门联动,压实治超责任,持续加大重点时段、重点路段“三超”的管控力度,年超限率6%降为2%以内。

坚持“三个到位”,高标准养护农村公路。多措并举保障资金,想方设法养护公路,确保农村公路持续畅通、健康运行。一是资金保障到位。着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助力农村公路提质升级,投资6918万元实施行政村通双车道、硬化道路补短板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项,有效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发展难问题。二是公路列养到位。严格实施“36字诀”养护标准,即“路基完整稳定,路面平整干净,路肩整齐平顺,边坡整洁美观,水沟排水通畅,桥涵防护坚实”,通过“春排水、夏除草、秋整治、冬修补”季节性重点养护,全面提升养护成效。目前,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县道、乡道优良率分别达到85.94%、83.32%。三是奖惩问责到位。建立农村公路的政府绩效考核、行业综合考评,专项督查等全方位考核体系,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建立养护考核清单,并签订《农村公路养护目标责任书》,由各乡镇负责辖区内村道的监管养护,切实把行业行为上升至政府行为。加强行业部门监管,形成覆盖全面、标准规范、奖罚分明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落实不力的乡镇,予以问责,促进了养护责任的全面落实。

坚持“三个融合”,高水平运营农村公路。积极释放交通活力和能量,努力为全县农村群众致富增收和重点产业链群培育壮大提供更好保障。一是“交通+助困”成效明显。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建立“农村公路建设+困难群众增收”利益联结机制,优先从脱贫户或低收入人群中选取农村公路建设人员。累计实施农村公路以工代赈项目8个,带动了项目所在地农牧民群众798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二是“交通+公交”覆盖城乡。推行城乡公交“2元一票制”,实行65岁以上老年人和残疾人免费、学生减免70%票费等特殊人群免费乘车政策,并在旅游旺季开通2条旅游专线。目前,全县建制村通车率100%,建成公交站亭116个、公交港湾24处。三是“交通+物流”全面贯通。积极推动“交邮合作”,借助公交通村资源,加强与县邮政快递公司合作,打通了农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促进全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推进。

二、建设和管护面临的短板制约问题 虽然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公路改造提质任务艰巨,建设资金缺乏;上级下拨的公路建设资金有限,地方需要配套的资金数额较大。二是交通运输管理、运营服务水平和品质有待提升,尤其是智慧交通管理还处于空白状态。三是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亟待提升,治超“省道治理硬,县乡村道治理软”现象仍然存在。

三、工作建议:一是上级财政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每年安排一定大中修维修基金用于农村公路维修,适当增加列养里程,并逐年按照比例增加道路养护资金。 二是鉴于《青海省农村公路条例》实施后,路政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管理任务进一步加重,但是路政人员并未增加的实际,一些较偏远乡村道路路政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建议解决《条例》实施后农村公路管理人力不足、编制缺乏的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