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常牧镇:新风涵育“乡土情” 乡风孕育“文明花”

2024-07-25 09:19:47 贵德县常牧镇人民政府 点击:[] 字体: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常牧镇都秀村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党旗辉映·和美乡村”品牌创建为抓手,推动形成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社会风气。

一、突出党建引领,一支“强基”体系促文明。持续深化“党旗辉映·和美乡村”品牌,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机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环境,走出一条具有农牧区特色的党建引领乡风文明新路径。一是筑牢文明乡风“强堡垒”。着力构建全域覆盖的一支“强基”体系,灵活创设“文化生态保护”“矛盾纠纷调处”“文明志愿服务”3个“功能型”服务队,探索建立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工作水平。二是创设乡村治理“微岗位”。以“设岗位、亮身份、作承诺”为主要内容,创设党员“触手可及、伸手可做”的特色“微岗位”10余个,引导全体党员立足“微岗位”发挥“红色服务效能”。三是创建乡风文明“示范牌”。开展“我承诺、我遵守、我带头”活动,发挥“党风带家风促民风”的功能作用,建设家风家训文化宣传阵地,号召村“两委”、老党员亮出身份牌,传播好家风,用实际行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落地见效。

二、聚焦自治固本,一场“正风”建设润新风。以村民自治为抓手,引导村民合力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走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路子。一是“一村一规”有准则。制订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纳入“永禁赌博”“严禁饮酒”“喜事5盘”等新规,村内婚嫁彩礼不超过4500元,红白事摆桌每桌不超过5盘菜,村民禁酒率保持98%以上。二是“好商量”商出新气象。健全完善四会,大力推行“乡贤议事、民主理事”等民主管理机制,原则上每月召开1次“圆桌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乡贤代表、村民代表、村干部围坐在一起“坐着唠”,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办事、主事”,形成多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乡村治理机制。截至目前,已协调解决各类诉求20多项。三是“志愿服务”助长新风尚。在防汛抗旱等特殊时期,都秀村“两委”发出号召,由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组建42辆“志愿服务车队”,及时解决物资运送、人员转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成为抗灾路上的温暖“港湾”。严格推行“一徽一牌一访一册一议”“五个一”工作模式,针对老弱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开展上门和代办服务,推动服务群众“零距离”。今年来,采集“一户一档”相关信息1000余条,矛盾纠纷排查联调5次,群众满意度、拥护度不断提高。

三、注重文化赋能,三项“组合”行动添动力。持续抓实“小切口、大民生”问题,抓实文化赋能工程。打好“融合牌”,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主动邀请周边村社开办农牧民运动会、优良畜种评比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交流、交往、交融新平台,目前,累计发放优良畜种荣誉证书40余份,在牧业九村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打好“阵地牌”,大力推进“微”力量、“微”服务、“微”活动、“微”云端的“微+N”阵地,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建立村干部“四必到四必访”、值班服务等制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绿色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持续为群众幸福赋能“加码”。打好“宣讲牌”,全力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优化“法律明白人”队伍结构,积极开展“送法上门”“以案普法”等活动,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思维。依托“马背”“红马甲”等特色宣讲队,开展各类宣传教育40余场次,进一步引导农牧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