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贵德:六项提质增效措施提升农牧业生产发展水平

2015-04-08 17:48:52 贵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字体:

2015年,贵德县将以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为主要任务,改革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为根本措施,提高农牧业设施配套水平为基本条件,循环、低碳、绿色为发展方向,狠抓农牧业“六项”提质增效措施,全面推进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力争年内农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目前,已建成冬春小麦生产基地6.4万亩、油料作物生产基地4.6万亩、果品生产基地2750亩、试种蓝莓50亩。

一是强化“菜篮子”生产投入,提升农牧业生产发展效益。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投入县级1000万元农牧业发展扶持资金,综合利用工程、农艺、生物措施,在巩固提高3个千亩、10个百亩以上露天蔬菜生产基地生产能力的同时,新建百亩以上露天蔬菜生产基地3个、千头以上奶牛养殖场1个、千头肉牛养殖场6个、千只羊育肥小区10个、生猪养殖专业村5个,水产养殖规模扩大到8000亩以上,不断壮大农牧业生产发展规模,逐步培育形成种养加一体、农牧渔互补的循环农牧业经济发展区。

二是强化设施农业建设,提高现代农牧业生产发展水平。把园区建设作为提升农牧业生产水平、辐射带动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入挖掘农业旅游内涵、生态功能,加强滴灌、喷灌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争年内建成薰衣草休闲体验园、德健生态园、玫瑰花种植基地、特色果品采摘园、宜稼源精品蔬菜采摘园、鲁青光伏农业示范园“六大园区”和循环农业示范点、有机肥加工厂等现代农业生产服务项目,并依托各类园区,开展蔬果采摘、美食节等活动,丰富农业的旅游内涵,不断拓展农牧业生产发展效益。

三是强化生态畜牧业建设,增强畜牧业生产发展后劲。坚持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齐头并进,加强以草场围栏、畜棚等为主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草原牧区重点推行划区轮牧、舍饲半舍饲饲养,在农牧结合区重点推广农牧户繁育、规模场育肥,加强饲草生产,年内种植玉米、燕麦等饲草料3万亩,改良种植披肩草4500亩,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实施良种工程,引进野血牦牛100头、藏系羊母羊1510只、公羊30只,不断优化畜牧结构。

四是强化土地草场流转工作,提升土地草场产出效益。紧紧围绕“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土地流转思路,把土地草场流转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扶持政策、深化服务方式,积极引导农牧民将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流转,力争年内全县43%以上的耕地和35%以上的草场实现有序流转,不断提升规模生产水平,提高土地草场产出率,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年内培育专业合作社10个、种养殖大户10个、家庭农牧场10个。

五是强化流通体系建设,增强农牧业生产发展的竞争力。把健全完善流通体系作为提升农牧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桥头堡,积极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内新建高标准生猪屠宰场和清真牛羊屠宰场,并配套建设保鲜库等冷链体系,推进农牧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与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建立本县农牧业龙头企业直接为寄宿制学校提供农畜产品营销机制,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早晚市、连锁超市和县外直销门店、直销供应超市等营销网络建设,开通“菜篮子”产销信息网,开设电商平台,推广营销贵德果蔬产品,提高贵德绿色蔬菜市场占有率。同时,年内建成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探索建立农畜产品源头追溯机制,严把农畜产品质量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六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业生产发展保障水平。把健全完善农牧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先手棋,强化项目争取、严格项目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拉西瓦灌溉、马什格羊水库等8项水利项目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积极建设河西至新街等7条乡村道路,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力争年内开发土地3万亩,新建高标准节能温室1800栋、封闭式暖棚700栋,不断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