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以“三大创新”“六个新突破”推动文体事业健康发展
贵德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文体工作会议精神,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文化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法制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优秀文化传承体系,以“三大创新发展”、“六个新突破”推动2015年全县文体事业健康发展。
推动“三大”创新发展:一是推动群众性文体活动创新发展。建立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反馈机制,制定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服务内容及量化指标,进一步丰富广场文化、小区文化、乡村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打造一批群众性文体活动品牌。二是推动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协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在产业发展与市场运营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快贵德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到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文化产品开发、市场运作及销售等各领域,为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三是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发挥传统节庆活动和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效益,推进文化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在继续办好黄河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文体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思路,突出特色,精心策划各类旅游路线及活动,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品牌产品。继续开展皮影戏、则柔、曲艺、民歌“勒”等民俗文化在景区景点常态化演出活动,全面启动七彩峰丛地质公园和查达实景演出,推进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增收“双赢”。
实现“六个新突破”:一是在文化惠民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做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认真实施农牧区电影“2131”工程和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立足本土求创新,立足草根出精品,通过挖掘邻里间的美言美行,唱身边人、赞身边事,用艺术形式传递正能量。繁荣文艺创作,调动专业、业余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集中创作力量,集中精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二是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取得新成果。深入挖掘历史、宗教、民俗、原生态文化等文化资源,使各民族建筑风格、文学艺术、宗教信仰、节日风俗等得到切实尊重、保护和传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进一步抓好“尚尤则柔”、鹿舞、“六月庙会”、皮影戏、社火、灯会、民歌、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充分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积极争取文昌庙、珍珠寺、长佛寺等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工程项目。三是在文化市场监管上取得新突破。提高文化市场执法人员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艺术品市场等新兴业态的管理方式。四是在全民健身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中技能传授、锻炼、指导的组织管理作用,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参与赛事组织、策划、辅导等具体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能力。发挥体育协会在体育赛事中的组织、衔接作用,把群众性体育与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全县体育事业纵深发展。五是在项目工作上取得新成绩。积极推进在建和已落实项目建设,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并投入使用。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做好全民健身中心、珍珠寺保护维修、文化产业展示中心项目(对口援建)等重点工程的项目衔接工作。六是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取得新气象。强化制度建设,抓好作风转变。以完善制度措施为抓手,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推动全县文体事业再上新台阶。提升服务意识,转变工作方式,真正把为民服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向全县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文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