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把汗水洒在家乡的热土上
贵德县河东乡哇里村第一书记李元业

来源:海南报 发布时间:2024-02-02 浏览次数: 【字体:

我出生在贵德县河东乡哇里村,也是我现在开展驻村工作的地方。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农耕文化,特别是当地的群众“敢于拼搏、善于吃苦”的精神,深深吸引着我、感染着我。从熟悉到融入,从融入到热爱,哇里村这块福地吸纳了我、包容了我、提升了我,也成就了我。

驻村工作刚开展,面对所驻扎的村党组织基础条件差,加上村集体收入薄弱等情况,我心里默默意识到,这是一场乡村振兴之路的赶考,更是一场硬仗。

驻村第一个星期,我与同村干部一起走访了三个社,与36户脱贫困户谈心了解情况,记录下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我意识到加强村支部这个战斗堡垒是第一要务。为此,我把在宣传部工作时候的经验、作风带到了驻村工作中。协助村党支部书记严格抓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建立起规范的党建工作程序,强化了村支委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紧接着,提高脱贫质量效果、做好脱贫户防返贫监测等各项工作扑面而来,让加班成为了常态。我积极组织帮扶干部用心用情深入开展帮扶,通过大家的努力付出,帮扶干部与帮扶对象建立了很好的感情。我更是绞尽脑汁积极向上向外争取各项资源:在争取牛羊养殖厂实施入电事项的同时,流转120亩土地用来种植青稞,当年增收4万元,突破了哇里村除了光伏分红外村集体无经济收入的历史。同时组织村民维修加固了三个社的灌溉渠头,保证了全年的农田灌溉问题……

在哇里村,群众遇到困难、遇到矛盾、遇到问题时,都是第一时间想到找驻村工作队,我想这是大家对驻村工作队的信任,也是对驻村工作队的考验。我想,群众的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都应以“保姆式”服务标准,以对待亲人的态度,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积极处理好群众的每一个矛盾,妥善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个难题,对群众多一份热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努力,才能算是做群众的热心人。

在与脱贫户交往过程中,我与村子里的村民们结下了深厚感情。

如果几天没见到我,他们会问村干部李书记去哪了?宣讲乡村振兴政策时,我以讲故事、讲身边事、拉家常的形式给大家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大家习惯了听我讲故事,因此我也多了一个“宣讲员”身份。

哇里村除了观念陈旧的问题外,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村庄的垃圾处理问题一直困扰着驻村干部。针对此情况,我组织群众召开茶话会,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讲述自己走过的村庄、城市、讲述自己参加工作后的所见所闻,好在村里的大多数老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也跟我的父辈们有过交往,大家听完后也引起了共鸣。后来,村里的卫生状况慢慢有了改观。

这一次次讲故事式的宣讲,成了家常便饭,几乎每周我都会讲上几次。慢慢就成了村里的政策宣讲员,很多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不同故事形式呈现,真正做到宣传有广度和深度。也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更加乐意听我讲故事。我坚信,在乡村振兴路上应讲好身边的故事,传播好声音,不断弘扬正能量,一定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让帮扶村村民过上越来越幸福的日子。

组织安排我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是信任更是培养。尤其记得出发第一天,心情激动但又非常沉重,特别放心不下的是两个还在上学的小孩,她们每天都需要接送。但好在家庭成为了我最坚实的后盾和最大的支撑来源。

脚下有泥,心中有底,头上有光!做老实人,干实在事,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乡村振兴工作要有不甘落后的干劲才能带领大家早日致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