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号文件宣讲“活起来”
本报讯(记者/俄日措通讯员/贵组宣)连日来,贵德县河西镇紧贴村社实情,围绕“谁来讲”“怎么讲”“在哪讲”,不断盘活宣讲资源、凝聚宣讲力量。组织“红马甲”宣讲队等宣讲力量,深入田间地头、村社农户和户外宣讲阵地开设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宣讲“课堂”,让一号文件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如春风化雨,沁人心田。
聚焦“谁来讲”广泛挖掘宣讲力量,完善宣讲梯队建设
河西镇在夯实“一号文件”宣讲队上下足“绣花功”,以“请进来、沉下去”相结合的方式,持续优化宣讲人员结构,持续发掘百姓身边懂政策、善宣传、会双语的人才,建立镇、村、社特色宣讲队伍,为“一号文件”宣讲储蓄力量。
各宣讲组把政策宣讲与着力破解影响村级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以“点对面”宣讲、“点对点”解答的方式,对各类惠农惠民政策和业务知识进行解读,强化群众对政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聚合社区网格员“蜂群”力量,“点对点”开展“一号文件”宣讲活动。
当车片区发挥人口聚集的优势,团结、幸福、本科、西山湾、木干五个村党支部统一组织群众代表500余名,在木干村村民文化活动广场集中宣讲“一号文件”精神,同时,邀请省、州人大代表,河西镇“优秀共产党员”,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等组成宣讲队开展宣讲。
“由政府搭台,让理论功底深厚、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带头,结合镇村实情,对应群众所需、所惑、所盼,发挥各个宣讲群体的作用,让宣讲聚人气、冒热气。”河西镇“红马甲”宣讲队成员杨菁表示。
聚焦“怎么讲”巧推“宣讲+”套餐,精准服务群众
如何将“文件语”变为“家常话”,让群众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氛围中,听懂党的好声音,牢记党的好政策?以此为切入点,河西镇用心用情用力打磨“理论+文艺”“理论+故事”等宣讲菜单。
河西镇机关党支部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融入“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榜样力量”主题活动中,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学习领会“一号文件”精神,并组建“红帽子”机关志愿服务队,到拉及盖等村入户开展宣讲、服务活动。
下刘屯村组织党员、团员和村社青年力量率先学习交流“一号文件”,并结合党员冬春训和学雷锋活动,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志愿服务、孝亲敬老、生态环保等工作中,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让“一号文件”飞入百姓家。
下排村党支部打造“红袖章”宣讲队,组织党员、网格员、治安联防队员每周固定时段学习“一号文件”精神,并随身携带,结合冬春维稳巡逻等重点工作,深入沿街商铺、村社农户进行宣讲。
聚焦“在哪讲”串珠成链,拓展“家门口”宣讲阵地
“群众在哪里,我们红马甲就跟到哪里,阵地就设在哪里。”河西镇“红马甲”宣讲队成员马浩昕如是说。
线上,通过“奋进河西”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开设“一号文件宣讲”移动云课堂、“云上”政策宣讲加油站等栏目,持续推送一号文件解读、惠民政策等内容,进一步扩大理论宣讲辐射面。线下,充分利用31个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法治文化亭、廉政长廊等各类学习宣讲阵地,打造户外学习“微课堂”,将“一号文件”与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合,推动宣讲有高度、接地气。截至目前,河西镇31个村(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一号文件”线下宣讲活动近60场次,受众2400余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