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贵德:文明新风入心田 移风易俗见实效

来源:贵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5-23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贵德县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积分制、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持续深入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切实减轻群众负担,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推进基层民主,夯实文明乡风建设基础

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部署,提升基层组织自治能力和自治水平。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印发《贵德县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1个总队、7个大队、12支特色支队、133个小队的专兼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将移风易俗“触角”延伸到各领域、全行业。二是形成工作合力。及时组织召开专项推进会,引导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将移风易俗改革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作用,2023年累计评选表彰“最美家庭”“好婆婆”优秀妇女工作者等个人429名,省级认定“最美家庭”6户,“绿色家庭”示范户7户、省级新时代好少年1名。三是引导群众参与。在全县打造59个“积分银行”,逐步形成了生态积分兑换银行、红黑榜积分制、爱心积分银行、道德积分银行“微超市”等一批积分银行品牌,以文明积分滋养文明新风尚。

创新工作举措,助推婚俗改革焕发新风

坚持以婚俗改革为抓手,扎实开展高额彩礼等婚俗陋习治理,有效减轻了群众婚嫁负担,文明健康婚俗新风正逐步形成。一是构建婚俗改革新格局。举办“倡树婚俗新风 缘定魅力贵德”为主题的首届婚姻登记集体颁证仪式,倡导全县群众响应移风易俗,弘扬积极向上婚姻理念和婚俗文化,贵德县家教家风教育实践基地落成开馆,有效助推涵养清廉好家风。二是弘扬文明婚姻新风尚。开展“扬文明婚俗风尚 享七夕幸福美满”为主题的婚姻登记集体留念活动,通过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规政策、宣读婚姻誓言,进一步弘扬“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有效化解了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等问题。2023年共办理婚姻登记907对。其中,结婚登记735对,离婚登记172对。三是提升婚姻服务新成色。持续发挥“庭院小板凳”“乡间大喇叭”“志愿红马甲”“文艺轻骑兵”“乡村大舞台”等特色宣讲品牌作用,持续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宣讲活动550余场次。依托资源优势和特色景区,在河西镇团结村美地花田、河西镇薰衣草庄园建成婚俗文化主题公园,推出“爱情向往”“浪漫之旅”等五大沉浸式体验场景,发挥出“小阵地、大宣传”的社会效应。

强化政策推动,倡导绿色殡葬文明新风

把传播新思想、倡导新风尚、树立新观念作为深化绿色殡葬改革一项重要工作。一是科学调整殡葬改革区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群众受益”的原则,充分考虑县域人口分布、民族习俗、城乡差别、群众认同等因素,精确划分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域到乡镇一级,调整划定火葬区域9个村、混合葬37个村、69个土葬区。同时,将墓地连片区绿化任务纳入全县“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规划”,在南塘和黄河清大桥南侧2800余亩连片墓地区域栽植松树、柏树等,为加强墓地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绿色殡葬奠定了基础。二是大力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督促各乡镇、村(社区)加大惠民利民政策宣传,全面落实县域内遗体接运、冷藏存放、火化及骨灰存放等殡葬四项基本免费服务,并逐步改善农村散埋乱葬、私下违法占地、超面积建设墓穴、圈占“活人墓”等突出问题,全力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三是加大殡葬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印发《贵德县关于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免除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意见》《致全县人民群众的一封信》,发放殡葬改革政策宣传资料,利用广播电视、微短信平台、悬挂横幅、设置标语等形式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群众对殡葬改革政策的知晓率。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