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贵德县集约高效农牧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来源:贵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5-09-08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贵德县挖掘新潜力,开辟新途径,依靠项目和科技手段,以基地建设和园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农牧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渐趋合理。上半年,全县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18.9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44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6万亩,其他作物种植面积5.91万亩。上半年,完成农业增加值0.6亿元,同比增长4.9%

二是“菜篮子”产品日益丰富。上半年,全县种植蔬菜20631.5亩。其中:建成千亩以上蔬菜种植基地3个,百亩以上基地9个,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3.75万亩,预计年总产量达到7.5万吨。新建肉牛养殖场6个、千只羊育肥小区10个、生猪养殖专业村5个,全县规模养殖小区达到75家,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50%以上。育肥贩运牛羊14.8万头(只),实现收入939万元。上半年,预计各类牲畜存栏49.21万头(只),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39.23%17.28%13.09%,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385吨、3700吨、679吨、320吨,分别同比增长35%60%55%68%

三是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围绕全省旅游示范区建设,深入挖掘农业的旅游内涵和生态功能,薰衣草休闲体验园、德健生态园、玫瑰花种植基地、特色果品采摘园等6个园区进展顺利,使之与宗教文化旅游景区相融合,形成新的旅游经济圈,协调推进,一体发展。

四是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落实良种培育、引进、推广措施,试种蓝莓50亩、玛卡700亩、睡莲100亩。建设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一处1万亩,推广绿肥种植3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1000亩,全膜栽培技术推广5000亩。建立土壤墒情固定监测点1个,在浅山、半浅半脑地区设立流动监测点3个,及时汇总发布土壤墒情信息,提出农事建议,指导农业生产。建立冬小麦“三圃田”400亩,建立种子田1万亩,建立村、社特约基地(冬春小麦、青稞、“双底”油菜和胡麻种子)5500亩。

五是农牧区经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个,其中,养殖合作社3个、种植合作社5个、家庭农牧场8个,使全县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70个,促进了农牧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组织实施了村级财务人员培训工作,先后培训村级财务人员75人次。

六是水价综合改革持续深入。严格履行水利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全面履行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村建设项目进度。截至目前,总投资1067.8万元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完成投资100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67.8万元,形象进度达100%

七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加强。全县共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9.13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00多万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29台,受益群众20户。完成春季深松整地工作1.3万亩,保护性耕作1.3万亩。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全县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0.3%

八是生态畜牧业逐步发展壮大。截至8月底,修建养殖场8处,修建畜棚140幢,种植牧草6000亩、购置农机具8套,草料棚建设26座,完成了400人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培训工作,总投资达1434万元,22个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

存在问题:一是市场建设和产后服务滞后,特色产业发展形不成规模,发挥不了应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农牧产品流通体系运行机制尚未健全,缺乏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农牧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二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缺乏实力强、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三是牧民观念转变不到位,影响合作社的参与率,且群众融资困难,发展资金不足。四是受“5.11”霜冻灾害影响,全县露天蔬菜受灾2617.3亩,完成菜篮子任务难度加大。

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抓住冬春小麦收割接近尾声、秋播尚未展开的有利时机,赶早谋划、提前介入,加大土地流转承包,鼓励支持农牧民采取转包、互换、租赁、入股等方式向种养殖大户、家庭农牧场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二是继续采取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农牧户参与的办法,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项目建设,丰富种养殖品种,提升种养殖效益。同时,加大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力度,强化蔬菜批发销售信息沟通服务,提升特色农产品营销水平。三是发挥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组织县乡农牧科技人员深入村社,指导农民做好露天蔬菜、设施农业生产期间的田间科学管护工作,全面落实秋季洪灾、雹灾等防灾减灾措施,加强应急值守,落实防灾责任,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继续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全面巩固和推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果,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及节水、水利工程水费征收等管理措施,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强水利服务农牧业生产发展能力。同时,提高警惕,做好各项防汛工作,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