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八个新”
“十二五”以来,贵德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省州各项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积极作为,砥砺前行,紧紧围绕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和三江源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桥头堡的总目标,狠抓产业培育、民生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一是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十二五”前四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44%,超规划目标10.44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县属固定资产84.95亿元,完成5年目标100亿元的84.95%。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建成投运,全县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着力推进特色农业建设,实施了粮油饲良种、蔬菜、果品、牲畜良种化、设施农牧业、水产养殖等农牧业发展项目,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菜篮子”建设成效明显。建成千亩以上露天蔬菜种植基地3个,百亩以上基地9个,建成日光节能温室5555栋,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3.75万亩以“牧繁农育”为重点,建成畜棚3626座,培育发展规模化养殖场65家,果品生产面积达到2.44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010亩。继续深化农牧区改革,全县累计流转土地6.3万亩,流转草场148.6万亩,分别占全县土地草场总面积的32.7%和40.8%。全县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56个,促进了农牧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文化旅游产业创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征用土地266.8亩,园区入驻企业总数达到14家,已投产企业8家,完成投资2.8亿元,2014年已创造产值约50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380个。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突出休闲度假功能,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相继建成南海殿、中华福运轮等景区景点14个,金河源、黄河逸园的25个酒店,星级宾馆、特色农家院总数分别达到6家、221家,修建航运码头3座,开通航运通道22公里,开办水上游艇游乐项目4家,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大幅提升。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得新夯实。城乡基础设施更趋完善,投资9.29亿元,实施了城西西路、环城东路等城镇路网项目和村道硬化、通乡油路项目,县域内建成省干道246.7公里、县道190.5公里、乡镇公路222.5公里、农村公路343.4公里、村级道路硬化1192.6公里、中小桥梁67座1975.2延米,全县公路通达里程达到2195.7公里。完成了“三河”地区供水水源工程,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营,天燃气输气管道工程建成,县城居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1123套、棚户区改造2660户,农村奖励性住房7105户、农村危房改造5629户。大力发展信息通讯技术,移动用户达到6.6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0.7%,固定电话达到1.2万户。有线电视网络用户达6200户,落实农村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8158户,电视有效覆盖率达到92%,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目标。现代水利示范县建设顺利推进,2011年以来,投资9亿元实施了防洪治理、人畜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灌区节水改造、设施农业水利配套等项目。投资13亿元的拉西瓦灌溉工程启动实施,投资1.88亿元的马什格羊水库力争2015年完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进展顺利。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按照“生态保护第一”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放在各项事业发展的第一位的位置上,主动调整发展思路,提出了生态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思路,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30项措施》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坚持不懈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并按照建设、保护、发展的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按照“节水、旱作、高效”的目标,实施生态农牧业工程,全面实行舍饲禁牧,连续多年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划定草畜平衡区165万亩,草原禁牧199万亩,核减牲畜10万羊个单位。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大力发展集中供水,加强水源地保护,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全面提升全县水系质量水平。实施公益林造林、天然林保护、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育苗等项目46项,完成投资2.36亿元。
五是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十二五”以来,财政用于改善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70%以上。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投资3.78亿元完成了河西寄宿制学校和河阴寄宿制学校扩建、河阴小学整体搬迁等教育项目72项。按照就近入园的原则,新建幼儿园25所,全县幼儿园总数达到58所。投资7523万元实施卫生项目21项,投资1.5亿元的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启动实施。全面完成了公立医院改革任务,尕让、东沟2所中心卫生院和河东、河西、当车卫生院,119所村卫生室均已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省藏医院贵德分院建成并投入运营。全面落实药品销售“零加成”政策,药品价格平均下降20%左右,统筹推进城乡医疗、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新型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0%以上,群众住房难、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严格落实低收入家庭扶持政策,建立了“456”低保评定机制,规范城乡低保评审程序,将6269户13358人城乡低收入家庭纳入了低保。
六是区域城乡发展呈现新格局。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常牧地区扶贫攻坚计划和尕让扶贫计划、三江源二期规划、扶贫工作规划,加大藏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七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深化医药卫生、户籍制度及土地草场林权流转等方面改革,大力推进生态效益补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部分民生工程货币化等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口援建工作力度,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八是社会管理取得新进步。实施了《贵德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大力推进法制政府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治理水平,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