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六项措施助推贫困户精准脱贫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把扶贫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和更加突出位置,创新工作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加大投入,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123456”的扶贫开发工作路子。
瞄准一个方向攻坚克难。围绕实现稳定脱贫目标,认真做好对象选定、计划制定、项目选定等工作,并采取分类施策、逐户扶贫的方式,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0.84亿元重点实施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等工程,贫困人口从2011年初的29477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12945人,共减少贫困人口16532人,年均减贫0.3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5.7%下降到2015年底的11.67%,年均下降4.8个百分点。
“两条腿走路”实现稳步脱贫。一条腿是“治贫先治愚”,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8%,初中阶段入学率96.55%,“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一条腿是着力提升民生福祉。“十二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新农合、城镇居民参保率均达99.8%、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8534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费报销率达到80%以上;电视有效覆盖率达94.56%,并投资9133万元,重点实施了群众文化体育场馆、村文化室等文化体育项目,农牧区文化阵地不断扩大。
强化“三基”夯实精准扶贫工作基础。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十二五”期间,通过开展“党政军企共建”、“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和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累计投入资金7626万元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社区办公场所75个,调整充实村“两委”班子负责人496名。
“四个课堂”开展大规模技能培训。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集中开展“四个课堂”(双语课堂、智力课堂、技能课堂、科技课堂)活动,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2011年至2015年共对1250名村社干部、4.94万名党员进行了大规模培训。
建立健全脱贫帮困五项机制。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包抓精准扶贫机制、精准扶贫业绩考评机制、解决脱贫人口返贫机制、返贫人口动态监测机制、精准扶贫约束机制“五项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六类干部凝聚工作力量。县级领导联村,指派33名县级领导干部、47个部门开展联村工作,具体协调指导扶贫工作。部门领导扶村,62个省州县部门单位与119个村开展包村帮户、结对帮扶等活动,累计投入资金、解决物资折合人民币550余万元。第一书记驻村,向48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200名。专业干部巡村,扶贫开发部门强化自身建设,掌握吃透扶贫政策,开展扶贫精细化服务和指导。乡镇干部助村。强化基层乡镇干部服务能力,着力改善干群关系。村社干部治村。选优配强村社干部,提升其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工作能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