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贵德新闻>详细内容

强化基层夯基础 筑牢基石固堡垒--贵德县“三基”建设“两年见成效”阶段工作纪实

来源:今日贵德 发布时间:2016-04-22 浏览次数: 【字体:

贵德讯(通讯员  张进)加强“三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贵德县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抓三基、强三基”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接续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的工作力量和经验,在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三基”、持续用力强“三基”,举全县之力推动形成关注“三基”、助推“三基”、提升“三基”的有效合力。

 

精心谋篇布局  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深入调研摸实情。根据州委确定的“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规范乡镇组织运行机制、稳定和充实基层工作力量”等17个调研课题,县委及时抽调纪检、组织、人社、民政等相关部门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深入全县各领域、各行业、各系统开展专题调研,掌握全县“三基”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找准找实“三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认真谋划明思路。大雁高飞头雁带,县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征求意见、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先后主持召开10余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三基”建设工作,确定了以“从改革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入手,以正风肃纪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和执行制度,形成倒逼机制,全面提升‘三基’建设整体水平”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加强“三基”建设方面的制度措施43项,探索推进了符合本地实际、富有贵德特色的“三基”建设工作新路子。三是细化举措抓落实。“抓三基、强三基”,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认识,核心在落实。实行“三基”建设一项重点工作任务、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批责任单位、一套抓落实措施的项目化管理责任制,按照“动态管理、有序推进”的原则,健全完善推动工作落实的手段和方法,实行“一月一督查一例会制”,按照“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职责分工,分层面建立落实加强“三基”建设重点工作台账管理机制,实施“挂账销号”,在抓推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四是强化宣传促工作。制定了加强“三基”建设宣传要点和宣传报道方案,开通加强“三基”建设专题网站,并在县电视台和《今日贵德》报刊开设专栏,充分依托省、州、县党报党刊和新闻媒介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宣传报道“抓三基、强三基”工作中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效,营造了大抓基层的舆论导向。一年多来,“三基”建设工作信息被省、州组织部门采用38期,各级媒体刊发新闻信息34条,特别是我县“干部考核评价智能网络化手机考评系统”的做法在《中国组织人事报》进行了刊登。

 

强化基层组织   筑牢坚强堡垒

 

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更好地发挥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县委着眼薄弱环节,狠抓重点难点,进一步强化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提高。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推行乡镇党委政府星级管理办法,促进乡镇职能转变、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对关加村、常牧牧业6村和3个后进党组织进行了重点整治。综合素质高、经济发展能力强、党员认可、群众满意的440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采取“选、育、管、用”,加强队伍建设,为充实基层组织力量,提高农村牧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向全县51个重点贫困村和72个非贫困村选派47名第一书记、31名村长助理和123个驻村工作队,进一步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全面落实“123”工作机制,推动精准扶贫纵深开展。制定出台《关于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各领域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县乡党委、两新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社区等八大类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责任和主要任务,严格落实定期报告、年度考核、责任追究、双向述职等制度,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贯彻从严治党要求的责任感和执行力,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经济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推动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基层服务功能日益优化。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六有”、“五化”目标,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7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905名在职党员走进社区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认领岗位583个,办好事实事121件。全面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和村民事务代办制,建立“朝九晚五”的工作服务站,改变了以往村委会唱“空城计”和群众办事东跑西跑的弊端,累计代办6大类65个小项的事务4894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98起。积极创建51个基层党建服务品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河阴镇城西社区探索“三联三心”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尕让乡针对群众居住分散、出行办事不便的问题,开通便民服务“流动车”,深受群众的普遍欢迎。

党员队伍建设从严有力。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在全面推广实行发展农牧民党员“双推双培”和“一库两推三审四制”的基础上,制定了《群众参与和监督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制度》,着力破解农牧区党员发展难、家族化等问题。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通知》,通过2-3年时间,使各级党组织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总量保持在年新发展党员数量的5倍左右,少数民族、妇女和年轻入党积极分子比例均与辖区人口成正比,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双高人员、实用人才比例大幅提升,并全面覆盖机关、村社、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各行业各领域,基本消除无入党积极分子的空白党组织。印发《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通知》,明确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思想消极、组织观念淡薄等8种不合格党员表现形式和限期改正、劝其退党、党内除名、取消预备党员资格4种处置办法,加大排查、清理工作力度,处置不合格党员6名,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基层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加强村级各类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955万元,实施72个村和2个社区总面积1.21万㎡办公服务用房及配套设施项目建立健全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基层党建经费100万元,党内关爱帮扶基金50万元,困难干部职工关爱帮扶专项资金150万元。落实村级运转经费461.6万元,村级党组织书记年误工补助平均1.5万元,最高达到1.84万元。建立基层党建激励制度,400万元的企业专项扶持资金中,对党建工作开展成效显著的非公企业给予优先扶持。

 

打牢基础工作   夯实坚实地基

 

九层高台,始于垒土。基础工作是一个部门和单位履行职能的基本支撑,其成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各项工作任务推进与落实的质量和成效。打牢基础工作犹如筑牢地基中的钢筋,只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工作粗放,责任不清、底数不明,工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才能把基础工作抓实抓好。

聚焦精细、务实、高效,机关效能建设从严从实推进。把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引入县乡各级机关,改进群众监督评议机制,制定出台《贵德县群众监督评议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工作制度》,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三亮三比活动,创建机关党员服务示范岗100个、党员先锋岗500个。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AB岗制、离岗告示制等制度,普遍推行岗位责任制,按照机关、事业不同领域,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对全县42个行政单位和126个事业单位的731个共性岗位、452个专业岗位进行逐一梳理,分类型、分层次制定了文秘、财务、统计等岗位标准,将责任目标细化到岗位,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考核。投资223万元,建成贵德县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平台,将全县65个单位的635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系统,实现行政服务事项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网上监督一体化,变“被动”监察为全面、规范、科学的“主动”监察,倒逼服务窗口和服务行业提升服务水平。

坚持简约、规范、有序,基层组织职能定位更加清晰。按照“抓村必先抓乡、强村必先强镇”的工作思路,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乡镇工作的意见》,合理划分县、乡事权范围,规范乡镇人大、政府、纪委职能,健全乡镇事业站所管理制度,将发改、交通、民政、国土等18个县直部门的45项审批、审核等权限下放到乡镇,理顺了乡镇与部门之间的关系。针对部分村民小组户数少、规模小,布局不够合理,行政管理成本大的实际,按照利于团结、便于管理和群众拥护的原则,将全县445个村民小组合并为365。制定出台了《关于理顺社区工作体制的实施意见》,按照“属地建党”原则,撤销了河阴镇原社区党总支,实行社区属地归口管理,成立4个社区党总支,下设16个小区(楼院)党支部。

着眼动态、阳光、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创新突破。针对农牧民群众获知党的方针政策渠道狭窄、惠农政策落实不透明、外出人员信息闭塞等实际情况,借助信息化技术平台,在认真研究谋划、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投资50余万元,在全省首家搭建并成功运行了“阳光政务”微短信平台,彻底解决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方式方法单一、时效性不强、覆盖范围不广、群众难以有效监督等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发送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普遍关心的各类信息180万余条。去年,群众在该平台上提出妥善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后,县信息化中心办公室及时将该信息反馈给就业部门,就业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召开了春节用工招聘会,有效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问题。

 

提升基本能力   锻造坚硬柱石

 

磨刀是为了更好的砍柴,知难是为了更好的攻坚。基本能力作为干部职工的“看家本领”,是胜任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当前,面临改革发展稳定的新任务新要求,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综合素质能力不高、不能胜任岗位的现象,全面提升干部基本能力,已经成为有效履行岗位职责的必然要求。

考评机制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改进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出台了贵德县党员干部考核考评与管理办法等制度措施,围绕政治素质、工作实绩、道德规范等6项考核内容,实行以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县级领导、县考核组、单位同事、服务对象为主的5级评价,将干部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从“工作范围”延伸到“生活圈”、“社交圈”,从“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小时”以外,进一步考准考实干部的“绩”与“德”,真正把软指标变成硬杠杠为使干部考核评价科学合理、客观公正,依托“阳光政务”微短信平台资源,率先在全省建成了以3560名参评考评对象为基础、5级评价为主体、6大项20小项考评内容为核心的“干部考核评价智能网络化手机考评系统”,改变了以往人工汇总、统计、分析、排名的做法,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在解决考什么、怎么考、谁来评、怎么用的问题上,形成了有益的探索实践,积累了新鲜经验。

培训锻炼更加精准有效。坚持固长板与补短板相统一,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工程”,整体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制定《贵德县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意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