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第三届“贵德好人”初步候选人公示
根据《贵德县第三届“贵德好人”评选方案》要求,经全县自下而上的推荐,在重实绩、看贡献、比影响的基础上,积极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报请县文明委主要领导同意,拟确定刘素梅等12人为第三届“贵德好人”初步候选人。为确保评选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并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现将初步候选人及简要事迹公示如下:
一、助人为乐(3人)
刘素梅,女,汉族,河西镇加莫台村一社村民。
周全平,男,藏族,贵德县计生服务站主治医师。
朱可升,男,汉族,贵德县温泉福利院院长。
二、见义勇为(1人)
马生刚,男,回族,河西镇加莫河滩村村民。
三、诚实守信( 2人 )
白喜军,男,土族,河阴镇南海路小白农庄法人。
朱德生,男,汉族,贵德县云龙商贸个体户。
四、敬业奉献(2人)
仁欠吉,女,藏族,河东乡王屯村五社村民。
张 俊,男,汉族,河东乡卫生院院长。
五、孝亲敬老(1人)
普华杰,男、藏族,拉西瓦镇罗汉堂村村民。
六、民族团结(3人)
郭莽·沃赛尖措,男,藏族,贵德县佛协协会会长。
拉华才让,男,藏族,常牧镇拉德村党支部书记。
马文忠,男,回族,贵德县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
公示时间:2015年9月6—12日,共7天。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对象有异议,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等方式向组委会办公室(县文明办)反映情况。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得借机诽谤和报复。
联系电话:0974-8553410 邮箱:gdxwxcb@163.com
贵德县第三届“贵德好人”评选活动
组委会办公室
2015年9月6日
第三届“贵德好人”初步候选人简要事迹
1.群众健康的“保护神”——河西镇加莫台村妇联主任刘素梅简要事迹
刘素梅, 生于1950年, 1973年起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兼任加莫台村妇联主任及计划生育宣传员。四十多年来,刘素梅同志始终把贫困孕产妇、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主动上门送医送药,累计为当地群众减免医疗费数万元。在预防保健工作中,她知难而进,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使儿童计划免疫率从以前的不到50%到现在的98%,儿童传染病发病率得以下降。她积极配相关部门动员村民进行改水改厕,使加莫台村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她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谁家有事儿她总是热心帮忙,哪家有矛盾她总是耐心做工作。逢年过节她都组织妇女们扭秧歌、演文艺节目,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作为儿媳和女儿,她细心照顾着年迈体弱的双方父母,她孝亲敬老的事迹成为周边村社创建“五好和谐家庭”的榜样。她,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用人间的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
2.永远把群众当亲人——贵德县计生站干部周全平简要事迹
周全平在照顾好自家高龄奶奶及妈妈的情况下,长期照顾86岁的西路老红军杜正英,为她提水、浇地、晒被褥、上房泥,一直坚持了十几年。近二十年来,他利用休假时间义务为乡镇及县直属20余所中小学、社区讲授健康教育课。主动资助尕让乡希望村辍学女童叶永霞至小学毕业。在原罗汉堂乡政府工作期间,每年都为德吉卓玛老人义务帮助春播秋收。长期坚持为附近及河阴镇部分村社的多位老人定期测血压、检查身体,还常年帮扶贡拜村一社低保户父子俩,探望团结村5位孤寡老人。近5年来,在他自己居住的小区无偿承担物业管理,使小区整洁、安全、和谐。他用爱心谱写着平凡的人生。
3.视老人如父母的好院长——温泉福利院院长朱可升简要事迹
朱可升于2003年建院初就担任贵德县温泉福利院院长,12年来,他视老人如父母、爱院如家,带领10名工作人员不辞劳苦关爱、呵护福利院老人,哺育弃婴。为66位院民提供服务,为74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救助未成年人及流浪乞讨人员600人次。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给老人打水、喂饭、洗澡、剪手脚指甲,什么活都干,竭尽全力让老人舒心。他坚持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集电工、水暖工、机械修理工于一身,节约单位的每一分钱。他带领工作人员及院民修建猪圈、鸡舍、利用花园里空闲地种植蔬菜和花卉。使老人们即健身又能养性。他多方争取资金,修建老年疗养中心,解决院内电视及娱乐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先后多次被评为全省“三星级敬老院”、全省“残疾人之家”。
4.用道德的力量撑起一片晴空 ——河西镇回族青年马生刚见义勇为事迹
2014年7月15日下午,年仅17岁的回族青年马生刚,看见一辆失控的轿车冲进黄河,在呼叫别人第一时间报警的同时,急忙找了条绳子,跑到河边救人。经过几番努力,一人被救出。可是看到车里还有两人,他顾不得个人安危,毅然跳入河中,试图打开车门,但车门受到水的压力挤压变形,怎么都打不开,他又爬上岸来,在周围其他人的协助下,又救出2人。马生刚在紧要关头不顾个人安危,勇救素不相识的落水者,用大爱谱写了民族团结之歌,用道德的力量撑起了一片晴空!先后荣获“中国网事·感动青海”2014年度网络人气奖、“州级乡村道德好青年”称号,并被推荐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5.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底线——贵德县“小白农庄”白喜军简要事迹
自甘肃定西偏远山村来贵德创业的白喜军。以开拓进取、诚实守信为理念,全身投入我县文化旅游餐饮行业,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挖掘本地菜品,不断创新餐饮产品还向其他农家院推广。他注重培养、培训旅游餐饮从业人员,把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成为全县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带头雁”。自2010年经营餐饮业以来,每年为假期勤工俭学的贫困学生提供锻炼和打工的机会。员工工资在全县农家院服务人员中是最高的,并且做到每月按时发放,从不拖欠。经过多年的努力,年接待游客达30余万人,解决县内劳动力50人,每年缴纳税金达13万余元。先后荣获“青海休闲十佳茶园”。“先进纳税户”、“奥斯卡最佳厨师长”等荣誉称号。
6.诚信守信是创业之本——个体工商户朱德生同志简要事迹
朱德生,贵德县云龙商贸行业主。从事经营活动2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注重商品质量,诚信经营、礼貌待人,从不欺骗顾客,做到了童叟无欺。由于经营有方,生意越来越红火。他致富思源,多年来,不仅照章纳税,上缴各种税款20多万元,还积极扶贫帮困,先后帮助20多名无业人员从事食品销售行业,并在资金上给予帮助,在物资上相互流通。在招录员工上,优先录用下岗失业人员和家庭贫困人员,共吸纳下岗失业人员40余人,家庭特困人员10余人,并对家庭困难的营业员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每月补助200-300元。同时还在各种公益活动中慷慨解囊,已向社会无偿捐款捐物达4.4万余元。多年来,他拾金不昧,多次将顾客遗失在店内的手机、财物等归还给失主。他先后被省工商局、省消费者协会评为“诚信经营承诺活动先进单位”、“诚信兴商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省、州、县工商局、消费者协会评为先进个人。
7.身残志坚的创业强者——全国劳动模范仁欠吉简要事迹
仁欠吉,女,藏族,是河东乡王屯村普通的农家妇女,她身残志坚,几年来奋力拼搏,在平凡的人生道路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2004年,她到青海省多巴藏毯公司学习培训,三年后她凭着精湛的手艺拿到了技师资格证。2007年她回到村里,租用了几间废弃的小学教室作了厂房,贷款投资8万元创办了藏毯加工厂,并和青海省藏毯公司签订了供销合同。目前,她的藏毯加工厂年产值已超过20万元,厂里有员工50多名,其中残疾人就有30多名。2013年12月,她被评为“青海省自强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9月,被评为“青海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5年5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8.背着妈妈去打工——罗汉堂村村民普华杰简要事迹
2006年,普华杰的母亲不慎摔伤并失去了自理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一肩承担起母亲的饮食起居和家庭重担,还带着母亲四处求医问药。几年来,他每天起早贪黑给老人做饭、擦洗身体,按摩翻身、端屎端尿、勤洗勤晒被褥,硬是没让长年卧床的母亲遭受一次褥疮之苦。2008年,普华杰为了便于母亲在省城就医并偿还为母亲治病而欠下的债务,他毅然带着母亲踏上了打工路。在西宁建筑工地,老板得知他的孝行后大为感动并主动提供帮助。为了多挣些钱,他在工余时间还到超市送货做兼职,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而他从不说苦,未曾嫌累,只是尽心侍母,全力务工。坚持多年后,他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而且还盖起了新房,最让他高兴的是母亲的病情也终于有了好转。普华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孝道、印证着他的孝心、书写着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
9.爱国爱教促和谐——贵德县加卜查寺活佛郭莽•沃赛尖措简要事迹
郭莽•沃赛尖措活佛于2010年1月被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聘用为工作人员,其人事关系和宗教人员身份仍保留于地方,2011年获得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第一届一级经师资格证书,2014年4月被聘为该院教务处副处长。2013年12月当选为贵德县佛教协会会长。他多年来为藏传佛教高级学衔班各教派学员讲授五部大论,积极推动藏传佛教各教派间团结和睦,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多次发表教义阐释文章,推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他曾赴甘肃省甘南州多座寺院和社区开展维护教派团结、民族团结讲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在长沙、南京等多座城市开办讲座,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积极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曾赴尼泊尔等国访问,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西藏和四省藏区社会发展状况,受到尼泊尔副总统帕马纳德•贾阿的接见和好评。多年来他持戒清净,奉公守法,积极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为贵德县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0.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常牧镇拉德村党支部书记拉华才让简要事迹
2012年上任伊始,拉华才让多方筹措资金建起办公室4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