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贵德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3-11-03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县政府办公室文件

关于批转贵德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03 浏览次数: 【字体:

贵政办〔2023105

 

贵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批转贵德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贵德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贵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1031 


贵德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

为落实《海南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南办发〔202310号)要求,持续深入改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实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终牢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二、 工作原则

(一)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巩固我县污染防治攻坚成果。

(二)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坚持问题导向,全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质量,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三)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遵循客观规律,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因地制宜、科学施策,落实最严格制度,加强全过程监管,以督查促落实、以整改促建设,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四)坚持系统治理、协同增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推进乡村建设,着力构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全方位治理体系。

三、主要目标

2025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或优于96%以上,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1微克/立方米;全县地表水、省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的比例保持在100%;黄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全省排名靠前。

四、重点任务

(一)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1.大力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建立光伏发电与风电互补调节的综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重点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巴卡台光伏、贺尔加光伏、垃芨盖光伏、拉德滩风电、巴卡台风电、尼那电厂抽水蓄能及扩机、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等项目。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关口,严格执行严禁新增、合理控制行业领域产能政策,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坚决停批停建不符合产业政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产能置换、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污染物排放区域消减等规定的项目。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生态环境局)

3.推进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实施煤炭减量、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大重点领域节能改造,推进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改造。实施农业、城镇领域节水和农膜回收利用。坚持“增气”“减煤”同步开展,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加大民用散煤替代力度,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县农牧和科技局)

4.加强“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构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强管控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健全以环评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预防体系,严格规划、项目环评审查准入,开展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重大生态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县农牧和科技局)

5.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统筹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加快快递等包装绿色转型,限制过度包装。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持续开展绿色出行,加大绿色采购力度,鼓励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普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和节能降碳知识,培育绿色消费理念,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进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建设,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教育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县邮政公司)

(二)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1.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对全县所有建筑、拆迁等施工工地进行全面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全面落实“六个100%”控尘措施,实行湿法作业。遇到四级以上大风天气时,严禁进行土方开挖、回填作业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施工,同时对施工场地进行覆网防尘和洒水降尘。建立施工工地管控清单,全面推进绿色施工,并将绿色施工纳入企业资质和信用评价,对扬尘治理问题严重且拒不整改的施工企业纳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生态环境局)

2.加强道路扬尘综合整治。严格道路保洁作业标准,实行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定时段清洗、全方位洒水的作业模式,从源头上防止道路扬尘。增加道路洒水频次,每天不少于3次,采取定线路、定路段、定人员、定时段的工作方法,建立相应工作台账,专人负责,确保管理无盲区,清扫无死角。凡遇重污染天气、高温天气、大风预警天气增加洒水频次。(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生态环境局)

3.开展城镇裸露土地和绿化用地扬尘管理。对河道以及河道沿线、城区道路两侧、公共用地的裸露地面,批而未供的裸露地进行拉网式排查,分类编号,建立治理台账,按照“宜绿则绿、宜硬则硬、宜盖则盖”的原则进行治理,彻底解决“因裸致脏、由露扬尘”的问题。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对于建设单位拒不执行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罚。秋冬季节做好城区内绿化用地的覆盖洒水上冻等防尘措施。(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牧和科技局、县公安局、县生态环境局)

4.加强锅炉监管。规范承压蒸汽锅炉、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使用登记工作。加大常压锅炉使用监督管理,深入排查隐患,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开展锅炉法定检验工作,做到应检尽检、应检必检,摸清全县锅炉使用现状,因地制宜陆续开展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作。(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

5.加强散煤管控。加强散煤储运、销售和使用环节全过程监管,严格散煤经营市场散煤质量管理,提高采暖季煤质抽检频次。开展城镇沿街商铺和民用采暖设施使用煤质量监管,坚决打击违法销售和使用劣质散煤行为。群众取暖设施严格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的原则,积极推进燃煤设施清洁化改造。(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6.加强机动车排放监管。强化“环保取证、公安处罚、交通维修”的联合监管执法,结合常态化路检路查和群众举报查处等多种执法手段,严厉打击排放超标车辆上路行驶的违法行为。新增和更换的公交车、出租车均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在县城建成区主要路段采取车辆限行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定柴油货车、渣土车等高排放车辆限行范围,加快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和老旧车报废淘汰工作。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开展全面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机动车检验机构行为,对于机动车环保检验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坚决“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7.严格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以建筑和道路施工领域为重点,严格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备案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向生态环境部门报备计划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相关信息(设备名称、编码、排放标准等),禁止使用未编码登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运输局)

8.狠抓油品质量管理。严格成品油市场监管,禁止销售普通柴油和低于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组织开展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罐车整治,依法查处无证无照及超范围经营行为,基本消除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假劣非标油品现象。开展销售环节车用柴油和尿素质量监督抽检,确保油品和车用尿素质量。(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公安局)

9.强化执法监管力度。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方式,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加强动态管理,严格关停取缔、规范改造、扶持提升、整合搬迁,坚决遏制“散乱污”企业反弹苗头,实现动态“清零”。全面落实污染物排放限值管控要求,紧盯重点工业企业在线监测数据,严查超标排放或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的企业。(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

文本框: A	`10.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落实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责任, 喷涂、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行业为重点,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收集治理设施运行以及含挥发性有机物物料存储、转移和输送等环节进行全链条、全过程监管,组织相关企业编制治理方案,并督促实施深度治理。禁止建设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溶剂型涂料、油墨、胶黏剂等项目。(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发展和改革局)

11.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管理。压实乡镇秸秆综合利用主体责任,开展利用秸秆直接还田和覆盖农作物,因地制宜利用秸秆进行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等模式推广应用,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切实加强秸秆禁烧管控,严防因秸秆露天焚烧造成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生态环境局、县农牧和科技局)

12.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加强区域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健全生态环境、气象部门联合会商预报机制,召开空气质量形势分析会,重污染天气或持续污染天气时加密分析,采取工业减排、停止施工作业、实施洒水降尘等应急措施,最大限度降低PM10 PM2.5日均浓度值。(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气象局)

13.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快空气质量预警及应急响应速度,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长期预报准确率和应急反应能力。加大恶臭异味治理力度,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解决群众关心的噪声污染问题。(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4.强化餐饮油烟管控。对全县范围内的重点餐饮企业开展油烟排放执法检查,严肃查处未安装净化设施、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超标排放油烟、将油污直接排入下水管道等违法行为。对拒不整改、逾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责令停止营业。(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15.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强化源头管控,加大对违法违规生产、运输、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的处罚力度。紧盯重点时段(春节、元宵节)和重点区域(寺院、河岸),加强执法管控工作,严防污染天气发生。多途径开展减少烟花爆竹燃放行为,积极推广使用环保型烟花爆竹。(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县生态环境局)

(三)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1.加强产业园区废水排放监管。加强日常监管力度,督促县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坚决做到废水不外排,确保生产废水处置措施落实到位,废水达标排放。(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生态环境局)

2.强化重点行业整治。结合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省州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不断强化废水排放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切实加大“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坚决防止已取缔的“小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加快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扩标改造”工程,积极争取实施河东片区污水处理厂项目,确保尽早投运并发挥减排效益。加快城镇污水管网提标改造项目和全县雨污分流建设项目,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善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县财政局、县水利局)

4.强化污泥规范化处理处置工作。建立健全污泥处理处置台账,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进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县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23485-2009)标准要求。(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生态环境局

5.强化饮用水水源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范,强化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全过程监管。定期监测和评估“三河”地区和“四沟”乡镇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龙头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每季度向社会公开全县城镇及农牧区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卫生健康局)

6.持续打好饮用水源保护攻坚战。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一源一策、积极稳妥”的原则,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参照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做法,深入开展重点乡镇及“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和规范化建设,逐步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财政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卫生健康局

7.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工业、城镇、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农牧和科技局、县机关事务管理局)

8.着力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实施好“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严格项目管理,在加快推进现有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继续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项目争取力度,突出整治好重点流域、重点部位水环境。(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发展和改革局)

9.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以黄河干流及支流(黄河北岸多龙河、浪麻河、昨那河、多拉河、曲卜藏河、龙春河、尕让河、松巴河等8条河流,南岸暖泉河、莫曲沟河/西河、高红崖河/东河、清水河等4条河流)现状岸线为基准向陆地各延伸1公里,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任务,实现“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过程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

10.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河湖长职责,健全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等基础工作。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解决河湖突出问题,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重点任务落实,持续改善河湖面貌。(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11.严厉打击涉水环境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对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排放、倾倒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废水、含病原体污水,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及未经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者严格落实赔偿制度。(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公安局、县水利局)

12.完善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根据“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断面设置方案,结合机构改革职能调整,整合水功能区和水环境控制单元,统筹做好黄河大桥、西河渠和东河3个水质监测断面,岗拉湾、山坪台、三河等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上报和公开工作,逐步开展重点乡镇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长期稳定保持III类的比例为100%(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财政局、县水利局

13.积极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根据《青海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及《海南州2023年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点》,加强工作协调调度,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更新地下水“双源”清单,确定我县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积极配合做好地下水环境质量省控考核点位水质监测工作。推进部门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组织做好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申报工作。(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县水利局、县农牧和科技局)

(四)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1.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风险管控。持续开展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风险管控排查,建立完善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清单,公开清单名录并实行动态更新。督促土地使用权人按要求开展调查评估,及时更新系统地块环境信息,积极推进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监管。将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统筹管理,进一步加强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部门联合监管。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管理,按要求组织开展相关报告评审并公开评审结果。持续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腾退土地土壤环境监管。按要求做好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环境监管及土壤监测。强化“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应用,实行污染地块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发展和改革局)

2.进一步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参照全州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结果,持续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优先保护未污染耕地,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严格管控措施落实,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强化受污染耕地管理,落实严格管控措施,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确保安全利用。加强农田灌溉水质监督管理,对灌溉规模在19万亩及以上的农田灌区开展灌溉水质监测。(责任单位:县农牧和科技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

3.加强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环境监管。根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状况调查结果,将土壤污染物超标及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的在产企业全部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及时更新本地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并向社会公开。加强重点单位排污许可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将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在其排污许可证中载明。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监督指导重点单位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定义务,督促重点单位按年度向县生态环境部门报送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情况和土壤、地下水环境状况自行监测结果。督促落实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规定,及时向县生态环境部门报备有毒有害物质地下储罐情况。(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发展和改革局、县应急管理局)

4.持续强化固(危)废管理。全力开展全县废弃危险化学品排查整治和危险废物核查整改工作,严格落实禁止或限制有毒有害不可利用危险废物跨区域转入相关意见,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监管,持续强化危险废物管理。常态化做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环境监管,有序开展固体废物治理。(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卫生健康管理局、县公安局)

5.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实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提档升级,探索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第三方运营模式。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有效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深入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大力实施秸秆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坚持秸秆禁烧倒逼带动综合利用。加强农用地膜质量管控,压减全膜覆盖栽培面积和农用地膜使用量,完善农田残膜回收财政奖励补助机制,积极培育农田残膜定点加工利用企业,提高农田残膜回收率和资源化利用水平。(责任单位:县农牧和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环境局)

6.强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贯彻落实《贵德县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持续推进农村牧区环境整治“回头看”。加强高寒高海拔地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模式探索,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有条件、有需求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全覆盖,实施详查政协环境保护提质增效,推进“厕所革命”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落实,积极推进乡镇村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牧和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

 7.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执法监管。贯彻落实建设用地、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办法,规范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活动,严厉打击污染地块违法违规开发利用行为。将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定期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项目开展现场监督检查,积极探索开展部门联合监管执法,广泛收集土壤污染案件线索,及时查处土壤污染相关信访举报。加强土壤污染案件与公益诉讼、刑事司法的衔接,监督土壤污染责任人或土地使用权人依法承担治污责任。(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县水利局、县农牧和科技局)

(五)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1.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密监测生物多样性状况、自然保护地状况、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状况,开展栖息地优化整合保护。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规违法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广大群众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意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模式,保育好各类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好我县生态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责任单位:县农牧和科技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卫生健康局)

2.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严格核技术利用单位安全监管,加强辐射环境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持续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加强闲置、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强化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推进放射性物品运输管控,加强辐射环境监测,保障辐射设施安全运行,不断提升核与辐射安全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公安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应急管理局)

3.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加强联防联控,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培训与应急演练,提升协同处置能力。深入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与专项整治,以危险废物为重点,开展环境风险调查评估。(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应急管理局)

(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1.全面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宣传普及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完善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法严惩重罚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各部门与检察机关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协作配合工作,依法保护社会和国家公共利益。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严格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审计局)

2.完善政策投入机制。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健全落实生态综合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生态环境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实施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相衔接。综合运用经济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领域,探索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治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

3.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建设,逐步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危)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完善县医疗废物体系,加强污水处理稳定运行管理,提升农牧区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效管理机制,不断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农牧和科技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卫生健康局)

4.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全面加强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严肃查处环评、监测等领域弄虚作假行为。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善信访投诉、举报奖励、执法联动机制,鼓励群众参与监督,依法依规办理环境信访投诉问题,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责任单位:县委编办、县生态环境局)

5.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强化环境质量预测预警、污染溯源分析能力。补齐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水生态环境、温室气体排放等监测短板。强化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空气预警预报能力,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气象局)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党政同责,强化组织协调。落实污染防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各级生态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构作用,研究推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二)细化责任分解,加强考核评估。各乡镇、各部门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细化任务分解,项目化、清单式推进各项工作。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监督,县政协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县人民法院和检察院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三)强化宣传引导,注重全民参与。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方式方法,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等活动,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发展壮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力量,深入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和有奖举报机制,积极引导并支持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

Baidu
map